近日,欧洲心律协会(EHRA)对其旧版的房颤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指南进行了第二次更新。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国内习惯称之为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在特殊情况下如何更为优化地使用仍是临床的一大难题。本指南基于最新证据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力求拨云见日!
NOACs特点
NOACs目前有四种代表性药物,分别为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NOAC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高于传统的维生素K拮抗剂,并且不需要常规检测凝血功能,以及较少的药物食物相互反应。本文将从12大方面系统进行要点总结。
1NOACs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NOACs可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在房颤患者管理当中,「非瓣膜性房颤」这个术语容易给人一头雾水,本指南予以弃用。与之相对应的,此次我们将其分为EHRAI型和II型房颤(表1)。
表1NOACs用于房颤的选择性适应证和禁忌证
f2如何随访
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药的安全性和用药的有效性,建议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常规随访(图1)。
f图1房颤患者随访操作流程表2为随访过程中推荐使用的随访项目清单。表2房颤患者随访项目清单
f3抗凝药转换
f抗凝药之间的转换是一门艺术。VKA向NOACs转换,若INR≤20,可立即开始NOAC治疗;INR在20~25,可立即或次日开始NOAC治疗;若INR25,需考虑实际INR值及VKA半衰期(醋硝香豆素824h;华法林3648h;苯丙香豆素120200h,6天左右),评估INR值回落至正常区间的时间。INR≤20,可考虑使用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INR≤25,可考虑依度沙班;INR≤3,可考虑用利伐沙班。
从NOACs向VKA转换,需要注意卒中风险。由于VKA的需要510天才能达到治疗范围,因此在这过程当中,NOACs和VKA是同时服用的。因此在这一个月内,INR达到稳定之前,需要连续加强监测(图2)。
f图2抗凝药转换方法图4NOACs的药代动力学在代谢过程中,CYP3A4和P糖蛋白(Pgp)的抑制剂均会影响NOACs的血药浓度,用药过程中需予以注意。表3总结了四种NOACs的吸收和代谢。表3不同NOAC的药代动力学
f5用药错误处理
f漏服:漏服药物再服应长于实际用药间隔时长的一半。如果一日两次的用药方案,距离下次用药时间>6小时,可以再次服用。如果是高卒中和低出血风险的患者,即使<6小时,也可以补服。类似的如果是一日一次的服药,距离下次用药时间>12小时,可补服;如果<12小时,该次用药可以跳过。高卒中风险患者可以不受12小时固定间隔的约束。
双倍剂量:如果是一日两次的用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