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压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容量血管(静脉):容纳6070的循环血量
前提条件:血流充盈形成的基本条件(九)动脉血压影响因素基本因素: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每搏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外周阻力:影响舒张压的最重要因素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小脉压差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影响平均充盈压正常值为:0412kPa412cmH2O它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多少中心静脉压升高多见于输液过多过快或心脏射务功能不全
中心静脉压: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十)静脉血压与静脉回流
静脉两端的压力差(外周静脉管炎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是静脉回流的动力,它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收缩力,全也受呼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呼吸运动、体位、肌肉收缩等的影响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作为肌肉泵促进静脉回流呼吸运动:通过影响胸膜腔内压而影响静脉回流体位:人体由卧位转为立位时,回心血量减少
十一微循环
迂回通路(营养通路,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直接通路(促进血液迅速回流)骨骼肌中多见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动静脉短路(调节体温)皮肤分布较多毛细血管压:与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毛细血管后阻力的比值成反比微循环血流调控微动脉的阻力:对微循环血流的控制起主要作用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活动:主要受代谢产物调节
第7页(共53页)
f西医综合核心讲义图表式知识点总结
减压反射
过程:动脉血压升高→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经窦神经和减压神经将冲动传向中枢→通过心血管中枢的整合作用→导致心迷走神经兴奋、心交感抑制、交感缩血管纤维抵制→心排出量下降、外周阻力降低,使血压恢复正常压力感受器对波动性血压敏感窦内压在正常平均动脉压[133kPa(100mmHg)左右]上下变动时,压力感受性特点反射最敏感减压反射对血压变化及时纠正,在正常血压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十二)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心肺感受器反射:调节血量、体液量及其成分分布:存在心房、心室、肺循环大血管壁上过程:牵拉、化学物质→心肺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心率、心排出量、外周阻力降低→BP降低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上1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与血管平滑肌上的崾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