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OT模式
BOT模式即buildoperatetra
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我国一般称之为“特许权”,是指政府部门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私人企业(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私人企业来承担该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这个私
f人企业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来回收项目的投融资,建造和经营维护成本并获取合理回报。政府对这一基础设施有监督权,调控权,特许期满,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该基础设施无偿或有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2)PPP模式PPP(PublicPrivatePart
ershi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一
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人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PPP模式的构架是:从公共事业的需求出发,利用民营资源的产业化优势,通过政府与民营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开发、投资建设,并维护运营公共事业的合作模式,即政府与民营经济在公共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
112建设管理模式的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广州市贯彻〈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因此推荐采用融资模式进行建设。本方案进一步比较BOT模式和PPP模式。
1121PPP模式与BOT模式的不同点
(1)组织形式不同。以BOT模式参与项目的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之间是以等级式关系发生相互作用的其组织形式如图101。
特许经营权协议
民营企业
政府公共机构
项目公司
投资人
项目确认、可研阶段
项目招标阶段
项目建设阶段
图101BOT模式的组织形式图
项目运行阶段
f在BOT融资模式下参与项目融资的公共机构和民营企业之间采用的几乎是一种等级结构,缺乏有效相互协调机制各参与方都有自己的利益目标而且过分着重短期利益相互之间以牺牲其他参与方的利益来获取自身的单方利益最优从而不利于社会总收益最大化。
PPP模式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但并不是对项目融资的彻底更改而是对整个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