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12月北京3、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4、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60)1、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内容:“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3、特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4、意义: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三、对外开放(P61P62)1、从1980年开始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2、开放格局的特点: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3、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一国两制(P70P71)
3
f1、背景: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邓小平提出)2、内容:在一个中国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是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可以保持资本主义制度。3、作用:在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二、香港、澳门的回归(P72)1、香港: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政权交接仪式。2、澳门: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了澳门政权的交接仪式三、对台的基本方针(P7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P78)1、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2、亚太经合组织: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为其发展提出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二、邓小平理论(P79)1、“邓小平理论”的提出: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中首次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2”邓小平理论”的评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