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远的影响。三、万隆会议(P17)1、性质: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2、方针: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三大改造(P22P24)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一、中共“八大”召开(1956)(P31P32)1、会议正确分析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并制定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2、影响:这次会议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P32P34)1、“大跃进”:1958年5月,中共召开八大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主要标志是“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与此同时,全国掀起了全面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办起了人民公社,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虽然广大干部群众付出了
2
f辛勤劳动,但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遭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一、中国重返联合国(P47)1971年,联合国26届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二、中美关系(P49)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P59)1、背景: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然而,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2、时间:19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