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19课辛亥革命
【内容提要】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一方面是清政府实施“新政”以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另一方面是孙
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思想和运动在全国迅速地传播和开展。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这场革命的最终成果虽然落到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但通过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知识提纲】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19011911年)清末“新政”1背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2内容:政治上减冗衙,修刑律;经济上重工商,振农业;军事上改军制,扩新军;文化上废科举,建学堂,兴留学。3影响:并未使清政府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客观上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预备立宪”1背景:1904年的日俄战争,“立宪”日本击败“专制”俄国;革命运动日益高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2过程: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3影响:加剧了清廷与各方的矛盾,使得立宪派倒向革命,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从另一个方面催生了新的政治制度;对旧有政治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君主专制制度,直接冲击了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法律理念,传播了宪政文明。(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18941911年)民主革命思想1代表人物:孙中山、章太炎、邹容、陈天华。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1905年)
f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暴力的方式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3传播手段: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论战。民主革命组织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2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以《民报》为机关刊物。民主革命实践革命党人自1895年起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4月黄兴等人发动的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