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向学习者,评价学习者的学习。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在此指导思想下,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当然也对教师进行评价,但评价的出发点从教改变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是否为学生创设了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及是否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等,显而易见,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是围绕着学习者制定的。
二、课堂教学评价要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彻底打破了人们关于“教与学”的传统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多样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启发式教学、组织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已经不再是什么理想化的东西,而是我们教学生活的“常态”。为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新课程提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引导教师保护学生创造的天性、丰富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必须有利于教师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学术造诣,高超的教育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必须调动教师善于营造宽松丰富生动的教育环境,善于倾听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启迪诱导学生。借助评价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师角色,改善课堂教学行为,把师生共同确立的教学理想变成现实,不断培养和发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创新能力。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就必须把课堂教学评价的立足点放在学生发展上,充分认识到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谈不上成功的教学;没有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将失去应有的价值。必须借助评价,改变课堂教学满足于学好教材内容的思想,改变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接受知识的被动者的思想。评价要充分反映是否尊重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是否重视学生的潜力、鼓励创新,是否把学习当作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进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发展,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
f三、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师生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只是教育行政部门长期用来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方式,所关注的重点是教师的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情感投入、教学环节等。今天看来,这种只从教师一个角度评价教学的做法显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单如此,评与被评的位置关系也一直摆放不正,评价成为一种权威,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同行、学校教科研专家和教育行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