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试行)》颁布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课程改革的“转型”时代。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成为了一个广大教师研究的重要问题。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如: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然而新教学模式需要发展学生许多新能力,传统的评价标准对于新能力有相当的局限性,或者说,新的能力是不能用过去的评价方法度量的。所以,在当前的新课程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评价,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研究全新的教学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学合作中的参与表现、情感体验和探索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学的状况。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为了关注教师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的,这就是课堂评价“以学为主”的表现,从而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必须建立全新的教学评价标准,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教学评价一定是要“以学为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把教师放在主导核心的位置,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把学习者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灌输的对象,因此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评价的内容,围绕教师的教展开,如: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是否合适;选择的教学媒体是否适合所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讲解的时间有多长等。这种评价体系中,对学习者的评价,一般是检验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数量和程度,通过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审查、评价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策略是否得当等,评价结果是作为评
f价教师的实例和佐证。简言之,这种对学习者的评价,是为评价教师服务的。而这种评价,是与我们当前推行的教育改革格格不入的。
新课改推行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他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所以教学评价的对象,必然从教师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