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待人。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须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人生而平等。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实行仁的重要方法。㈡女性观
自古代以来,中国女性一直深受“男尊女卑”思想的束缚,数千年的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封建社会更是给女性套上了重重枷锁。《论语阳货》篇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明确表达了孔子对于女性的歧视。孔子又主张“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这里说的“礼”指的是“周礼”。周灭商时在替天罚商的檄文中将“惟妇言是用”定为商纣王的首条罪状,还提出“牝鸡无晨”,即妇女不掌权,彻底剥夺了女性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等。两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孔子”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要求妻子顺从丈夫、女性服从男性。《仪礼》又云:“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更有《女四书》《女孝经》《女论语》,要求女性温顺贞静、立身修德、相夫教子。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过:“女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后来才变成了女人”。环境能塑造一个人,那么从小在儒家封建礼教家庭和社会中长大的女子会是什么样子呢?曹雪芹用他笔下的人物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红楼梦》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极具反差感的女性人物,既有李纨、薛宝钗这类严格遵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传统女性,也有具有直率性格、敢于追求自由恋爱、反对仕途经济的林黛玉和精明能干有主见的、渴望建功立业获得自由的具有男儿气概的探春,更有宁死不像男权低头的烈女鸳鸯,这些人或“尊儒”或“反儒”,她们用自己的生命向世人表明了态度。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红楼梦》第四回李纨第一次出场,作者介绍她“系金陵名宦之女”,然而因为父亲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并没太要求她读书,只看了《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以知晓几个前朝贤女,“只以纺绩井臼为要”。李纨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小姑等针黹诵读。她不施粉黛,衣着素净,第四十九回中写道“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和羽毛锻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且完全没有再嫁的想法,或者说就算有也不敢说出来让别人知道。汉时班昭在《女诫》中劝告女性:“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义”。《女论语》中专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