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儒家思想和反儒家思想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也被看做是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儒家思想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本文主要从仁、女性观、功利观三个方面对书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具体事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红楼梦》一书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和反儒家思想,并得以窥见曹雪芹对儒家文化的态度和当时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关键词:《红楼梦》;儒家思想;仁;女性;仕途经济
一背景介绍
㈠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以白话文而非文言文的方式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讽刺隐藏在社会现象背后的现实。
《红楼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书中上至诗词歌赋、琴理画趣,下至医卜星象、弹棋唱曲、叶戏陆博诸杂技,言来悉中肯綮。《红楼梦》打破了传统的“好人绝对好,坏人一定坏”的写法,书中的人物都不是单线条平面型的,而是立体感强、血肉丰满,具有多侧面、多层次丰富内涵的“活生生”的人,绝不简单化、漫画化、脸谱化,写好人,没有都写成十全十美的“高大全”式的人物;写坏人,也没有完全抹杀优点。鲁迅称其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作品”
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关外祖籍辽宁铁岭,1715年生于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之子。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过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㈡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也称儒教或者儒学,由孔子创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孔子为代表,孔子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天道观(天人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