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倾听孩子心声与孩子共同成长
托班的孩子都是2~3岁的孩子,即使比起小班的孩子来,他们的心智也更不成熟,自理能力更差,行动更笨拙,更加的不会表达。需要老师更多的理解与精心、细致的关怀。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发现有教师不了解托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虽然出发点很好,但总是会出现急躁,方式、方法不得当的问题。于是,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们展开了一次结合真实案例的讨论、研讨式的教研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教研,引发老师们深入的讨论和思考,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
本次教研我们采取了案例实例的分阶段呈现,每一阶段抛出一个或几个问题引发老师讨论和深入的思考的方法进行。
案例呈现一:一位托班的老师,组织完孩子室外活动后,带孩子回到教室门口,要求孩子在教室门口站成直直的一队,才能进入教室。
问题一:你认为这位教师的要求适合吗?为什么?
讨论:小丽老师:我认为这位教师的要求不适合。因为托班的孩子没必要给予过多的约束,这不符合他们
的年龄特点。他们只要跟随老师就行了。
迎迎老师:我认为这位老师的要求是合适的。孩子们刚进行完室外活动,都正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在门口站战队,让孩子们都收收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常规要求的需要。
娜娜老师:我认为这一要求是很必要的。因为托班的孩子兴奋强于抑制,而且他们的身体协调、控制能力差。教室里不像室外场地那么开阔,有桌、椅、玩具架等物品,如果孩子还是那么兴奋,极易出现危险,不安全。所以,让孩子站站队,平静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梦梦老师:我认为这位老师的这一要求是很没有必要,也是不适合的。安抚孩子的情绪可以在老师带领孩子回班的路途上进行。可以放慢走的速度,边走边带孩子说一些小儿歌,唱唱歌,谈谈话就可以了。
晓晓老师:我觉得站队很有必要,是从常规培养和安全的角度来考虑的。但不用要求孩子站的很直。只要让孩子们接收到老师的信息,知道下面该做什么了,就可以了。
素丽老师:我认为老师提出要求是对的,但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他们的能力,这个要求要有度。托班的孩子不可能站成直直的一队。
f璐璐老师:我认为这位老师的要求有利有弊,注意孩子的安全是好的,但对孩子要求的太死是不好的。
案例呈现二:孩子们半天没有站直,老师提醒了几次后生气了,很严厉的拉着没有站好的孩子拽到队伍中,或拨拉着孩子的头,拨到队伍中。每个孩子必须把队站直才能进入教室。
问题二:你认为这位老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