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可用以说明施加教育的重要,也可用以说明接受教育、经受磨练的重要。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北宋隐逸诗人林逋《省心录》
第7页共18页
f宋林逋《省心录》。孩提:也作“提孩”,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可提抱的幼儿,这里泛指幼儿。这两句大意是:善于教育儿女的父,在孩子还是幼儿的时候就开始教育。古人已知幼儿教育的重要,现代人自不必言,不仅要“教于孩提”,而且要开始于胎教。
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说苑杂言》
汉刘向《说苑杂言》。鞭扑:用鞭子猛打。从:听从。这两句大意是;用鞭子抽打来教育孩子,孩子就会不听从父亲的教训。用“棍棒教育”、“惩罚主义”强迫孩子就范,会促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作父母的对子女往往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当子女不能如自己想象的那样“成材”时,就会从百般宠爱走向另一极端:诉诸武力加之以掌脚棍棒结果会造成家庭不睦父子失和,子女出走甚而酿出悲剧。~的古训可引为鉴戒。
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汉代文学家桓宽《盐铁论周秦》汉桓宽《盐铁论周秦》仁慈的母亲出了败家子原因是从小就不忍严加管教。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邓小平教育的名言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教育家陶行知知其心,然后能教其失也。——西汉学者戴圣《礼记学记》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失:过失。这两句大意是:教育者要了解被教育者的思想,然后才能挽救他的过失。本名句提出了一条教育原则。这条原则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设立的。它强调,教育者必须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否则将会无的放矢。因此,“知其心”是前提,
第8页共18页
f只有这样才可能“救其失”,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此原则与现代数育法是相吻合的。
水性虽能流,不导则不通。——唐代文人马总《意林》唐马总《意林》引《成败志》。导:引导,疏导。这两句大意是:水性虽然能够流动,倘若不加疏导,积水被壅塞也不能流通。对~二句可以广泛取喻:天资聪慧的孩子,不经教育引导也难以成才;质地良好的材料,不经加工也难成精致的器物;资源矿藏虽然丰富,不经开发也难以变成财富。它说明事物的本质再好,若没有必要的条件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三皇设言民不违论》宋欧阳修《三皇设言民不违论》。渐:逐渐感染。这两句大意是:要以高尚的道德使人民顺服,用教育感化的手段使人民逐渐受到感染。对人民应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