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然而,随之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根本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所以,教师要寻其原因,对症下药,如此方能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观念;主体性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主动参与的意识,为实现课堂的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其次,根据教材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而为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更新教学观念,理解合作内涵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由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对话转变。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然而,在实施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①小组合作的主题被一些优等生控制,整个过程由“教师主宰”变成了“学生主控”,部分
f学生像旁观者一样“倾听”;②小组合作成了学生闲谈的平台;③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较短,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课堂主体依旧是教师的等等。所以,在实施小组合作模式时,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真正理解合作的内涵,并给予学生绝对的信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先自主后合作,提高主体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之上的,否则就会出现部分学生主控,部分学生旁观的现象,使得课堂依旧是优等生的课堂,依旧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首先进行自学,其次再进行合作学习。如:在解答x23x20时,首先,我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找出不同的解题过程,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以下是不同的解题过程。方法一:∵a1,b3,c2∴x(3)±■4×1×223±12;∴x12或x21方法二:∵x23x20∴x2x2x20x(x1)2(x1)0(x2)(x1)0∴x12或x21方法三:设方程的两个根为x1和x2;由韦达定理得:x1x22,x1x23;所以x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