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艺术中情感与形式的关系
摘要:情感与形式是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一对重要概念,人们试图通过回答两者的关系来解决艺术的本质问题。而关于此方面的理论种类繁多、流派纷呈。影响较大的有“自我情感表现”理论以及朗格“符号主义”理论,都对当时的西方艺术界、美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事实上,艺术创作并非是种完全的非理性活动,艺术中情感与形式都是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的产物,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关键词:艺术;情感;形式情感与形式是西方美学史、艺术史中现代艺术中的一对重要概念,人们试图通过回答两者的关系来解决艺术的本质问题。有关两者关系的讨论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倾向形式论;第二种倾向内容论;第三种内容与形式统一论。影响较大的有“自我表现情感理论”理论、朗格“符号主义”理论等,都对当时的西方艺术界、美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一、艺术形式与自我情感表现理论自我情感表现理论产生于浪漫主义思潮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年代。这种理论时起时落,时盛时衰,却从来没有消失过。它不仅为某些理论家如克罗齐、柏格森、赫尔曼、艾耶尔等人坚持,尤其被一大批伟大的艺术家奉为信条。音乐方面从十九世纪的音乐家贝多芬、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期到二十世纪的音乐巨人勋伯格及后继者贝尔格、成伯思;绘画方面的凡高、孟克以及现代舞蹈创始人伊莎多拉邓肯、著名作家詹姆斯、乔埃斯等,无一不鼓吹艺术自我表现论。在他们看来,艺术就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流露。只有当创作者的情感集聚、浓缩、濒于迸发时,他们才能创作出最感人的作品。创作者与创作曲角色必须具有完全相同的内心境况,内心状态,二者融为一体,分不出真假,否则就不能再现这种情愿。勋伯格说:“一件艺术品,只有当它把作者内心中激荡的感情传达结听众的时候,它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才能由此引起听众内心情感的激荡。”他曾公开宣称:“事实上,艺术家所努力追求的只有一个最大的目标,就是表现自己。”克罗齐在他的《美学原理》中主张:造型艺术是主观精神的产物,是直觉的创造,是造型艺术家“诸印象的表现”,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他说:“造型艺术是幻象或直觉”,“直觉只能来自情感,基于情感”,“造型艺术的直觉总是抒情的直觉。”他的理论核心是直觉,把直觉与表现、创造、造型艺术和美看成是一种东西,而直觉又是表象以下的,“毫不带理智的关系”,“也还未成为理性的概念”。克罗齐在哲学上强调精神是唯一的实在,认为历史只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