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发展的过程,直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否认人能凭借感觉、理性和实践活动去认识世界。可以看出,他的非理性主义造型艺术直觉说;其实是从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派生出来的。20世纪西方一些现代主义造型艺术家接受了克罗齐、柏格森和科林伍德的表现说,主张造型艺术就是主观感觉、情感、心灵的表现。法国野兽派画家马蒂斯曾说:“我首先所企图达到的是表现”,“我的道路是不停止地寻找忠实临写以外的表现的可能性”,因为造型艺术就是一种表现,
1
f“它服务于表现造型艺术家内心的幻象。”德国表现主义造型艺术家更是强调“自我表现”,强调直觉感受,强调主观创造,如克尔希奈说:“我的画幅是譬喻,不是模仿品。形式与色彩不是自身美,而是那些通过心灵的意志创造出来的才是美。”二、艺术形式与人类情感表现理论朗格正是在对自我表现论的驳斥与批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艺术表现是一种艺术家所认识到的人类普遍情感,一种关于情感的概念。朗格认为,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情感。这是一种脱离了每一个人的情感,是人类普遍共有的情感,亦即各具体情感的抽象物。朗格认为人类情感由具体向一般的过渡是个极为复杂重要的过程,人类正是为了获得关于客观情感的知识,掌握一般情感的概念才从事艺术活动的。朗格借用并发挥了巴恩施以下的论述:“我们如何才能捕捉、占有和把握情感,从而使情感内容不需要严格意义上的理解,即不用概念的方式便可以理解,用一种普遍的形式便可呈现给我们的意识呢答案是可以通过创造某种客观对象来达到上述目的。在那里,我们所寻找的情感如此鲜明地体现着,以致每一个人都被强烈地吸引,每个人都不得不全神贯注地经历一番对谈情感的无意识感受。这客观的对象就是‘艺术品’,而创作艺术品的活动,就是艺术。朗格赞赏巴恩施把艺术看成情感的客观化外化,尤其称颂巴恩施把艺术外化的情感理解为艺术家想象的“假托”的情感而不是艺术家亲身经验的情感,然而朗格也指出巴恩施的错误就在于他忽视了情感本身与情感概念的差别,在于把艺术所表现的情感看做一种生物性活动,而没有看成一种符号的内涵。朗格一再强调艺术所表现的是一种概念,是标示情感和其他主观经验产生、发展和消失过程的概念,是再现人类内心生活统一性、个别性和复杂性的概念,这些概念就是艺术形式的内涵,艺术正是那种将这些概念细腻而深刻表现出来的符号手段。语言无力完成的任务,即呈现情感本质与结构的任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