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使用留洞模板,特别要注意阴阳角和梁柱接头的的模板联接。3、支模前按图弹位置线,校正钢筋位置,支柱模前,柱底应做
小方盘模板,保证底部位置准确。4、根据柱子截面尺寸及高度,设计好柱箍尺寸及间距,柱四角
做好支撑及拉杆。5、严格控制建筑构件物的标高和截面尺寸。6、柱模板安装必须采用双线弹法,以保证模板位置的准确性,
所用的连接件及支撑必须牢固可靠。7、柱模板安装后必须用线锤校正,以确保模板的垂直度控制在
规范要求的值以内。8、预埋件和预留洞的安装留设必须位置准确、安装牢固可靠。9、模板拆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验收规范许可的强度后方可
拆除。10、梁模板①、通病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
间、拆除困难。②、防治措施a、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
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b、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牢。梁底
模板按规定起拱。c、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11、柱模板①、通病现象
诚信开明创新奉献
12
f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
②、防治措施a、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b、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c、四周斜撑要牢固。12、板模板①、通病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②、防治措施a、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b、支顶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接牢固,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c、板模按规定起拱。(六)、混凝土浇筑(1)蜂窝产生原因:配合比不准确,一次性下料过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或不牢固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对过大。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处应先铺一层与浇筑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毫米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柱混凝土浇筑时高度超过2米应采用串筒或溜槽。(2)露筋
诚信开明创新奉献
13
f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垫块),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3)麻面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