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27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3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33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34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f35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36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37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3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形成正确的舆论。4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二)心理学1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能力、气质、个性。2人的心理反映的最形式是意识。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4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梅生津。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生产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6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需要。7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最低是生理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需要。8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分高尚和低级9兴趣的稳定性是持久性的品质特征。10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言的客观学习的综合整体反映是知觉,如看见红旗、立即认识它。12“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人”写成“丫”对比。13远物模糊,近物清楚是空气透视。
f14感觉限与感受性是反比关系。15看书用红笔划重点,利用知觉选择性。16坐车,近物快,远物慢。月亮同方向是运动视差。17云彩飘动,好象月亮在行,云彩没动,这是诱动。18注意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组织特性。19时间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20客体复杂,任务多,注意范围狭窄。21医生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思维的间接性。22“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思维灵活性。23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的主要是掌握概念。24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幻想。25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26看到“天安门”想到城楼是表象。27长系列教材,中间内容记忆效果差,是双重抑制干扰。28“由骄兵想到必败”是因果联想。29无意义音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艾宾浩斯
30操作技能的特点: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31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是操作整合。32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技能是一种熟练。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