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新版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对原著的改编摘要:《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坛永恒的经典。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是改编电影取之不尽的文学资源。汤姆霍伯指导的同名音乐剧电影在2013年伊始被搬上内地银幕,以音乐剧的形式承载原著的主旨,将两种艺术形式巧妙地融于电影的视听呈现中。本文拟从情节的安排,人物及其关系的再现以及视觉造型的强化等角度来分析《悲惨世界》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探究电影艺术相对于文学文本的侧重点及其相应的局限与超越。关键词:《悲惨世界》;原著;电影;改编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3202《悲惨世界》发表于1862年,是雨果有感于19世纪初法国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而创作的。小说细致入微的刻画了主人公冉阿让一生的奔波劳碌,渲染他的艰辛与伟大,并以此为线索牵引出众多人物及其身世遭遇和反抗斗争,是一曲劳苦大众的赞歌。音乐剧起源于工业时代的英国,结合了歌唱、对白、舞蹈、表演等多重艺术形式,歌曲以通俗为主,简洁上口,并伴有群歌群舞的热闹场面。音乐剧版的《悲惨世界》自诞生之际就成功的以歌舞形式承载了小说宏伟严肃的主题。霍伯的音乐剧电影以雨果的原著为母体,直接改编于1995年的同名音乐剧。在充分吸收原著的题材和艺术手法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调整了其中一些细节和段落,构建了
f一个用歌唱来讲述的平行世界,更好地传递出了原著的丰富内涵,起到了传播经典文学,探索名著时代内涵的作用。
一、情节的重构电影对名著情节的改编并非消极的背离,两者原本就是各自独立的,只是电影在情节上的变动会对我们接受文学有一定的冲击。《悲惨世界》是一部一百二十余万字的鸿篇巨著,电影在取材时必然会舍弃部分情节。新版音乐剧电影采取移植式的改编,最大程度的忠实于原著,而在一些电影难于表达的文本细节上,则用镜头语言、演员神情的变化和歌声的抑扬来传达。就主体结构而言,电影最大的变动在于对主人公经历的浓缩。小说中冉阿让两次入狱,并在第二次成为囚犯后成功脱逃,来到位于蒙费梅的泰纳迪埃的旅店救出了柯赛特。电影中将两次入狱糅合成一次,即冉阿让在芳汀逝世后直接将柯赛特接走,没有再次陷入牢狱之灾。影片省略了很多冉阿让赎回柯赛特前后与警官沙威和泰纳迪埃夫妇周旋的情节,并将冉阿让和柯赛特父女二人此后的生活一笔带过,直接叙写1832年的人民起义。其间的大量情节体现了电影对原著巧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