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元旦联欢会,需要为学生们准备一些点心,点心的味道丰富多样,如奶油味、榴莲味、草莓味、香蕉味……购买什么味道,买多少比较合适呢?由于多数小学生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各人的喜好不一,要使买到的点心得到大多数同学的喜欢,该怎样办?教师把实际问题抛给学生,在充分交流之后学生达成共识:必须进行数据收集,统计班上喜欢吃不同味道点心的同学各有多少人。于是学生们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出喜欢吃奶油味点心的学生最多,喜欢吃榴莲味点心的学生最少。有了统计结果的指导,购买每种点心的数量就会更加合理。学生们有了这次统计活动的经历,以后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都会想到只有先去做调查统计,具体决策才会更加科学合理,而这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据意识。
2掌握数据分析方法,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正确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环节。数据分析不是简单的思维活动,首先学生要根据问题筛选信息,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进而提高自身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教学《平均数》时,笔者结合情境出示红队和蓝队投球比赛成绩:红队:1号18个、2号16个、3号15个、4号19个;蓝队:1号16个、2号17个、3号18个。提问:哪个队的成绩更好?很多学生会贸然答题,不结合生活实际,认为只要算出投球的总数就行,而忽略了两队的人数不同。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在比赛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在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过程中敢于质疑,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统计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统计观念,达到了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目的。
3培养质疑意识,提高思辨能力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被海量的信息包围着,辨别信息的真伪离不开质疑意识和判断能力。小学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对外界复杂的信息缺乏理性的判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数据,保持理性的思考,合理地质疑数据的来源、掌握恰当的分析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提高辨别能力。
比如,某商场举行促销活动,张贴的宣传海报是买第二件衣服打五折。如果广大顾客对海报宣传信以为真,感觉很划算,可能会一次买上两件服装。但细心的顾客会发现,两件服装的平均价格和活动之前相比,可能仅仅只有几元钱的差别。稍加思考就能找到商家的“促销玄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机”:顾客只关注到“五折”,却忽视了第一件衣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