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条款应该得到双方有效履行;各部门间应能互相检查,及时发现错误。
3确保及时回收货款
计算货款应准确,结算货款应及时,清理欠款应有力度,以确保货款及时完整的回收,加速资金流转。
4保证信息可靠
产品销售业务活动应该真实记录,计算销售收入、结转销售成本应该准确,并保持各有关账户间记录的完整。
二、采取管理措施
4
f1开展资信调查
赊销之前,首先应进行信用调查,可以通过资信调查机构或利用企业与客户交往的历史资料,调查了解客户信用状况,作为销售业务的参考资料;或者要求客户出具信用证明或经济担保。
2控制签约
销售人员根据授权签订购销合同。合同应送请有关主管审批,经办人员和审批人员签字盖章,以明确责任。合同副本应送交财务和仓储部门,据以办理结算和发货。
3审签开票
根据合同开具销售发票,一式五联,连续编号;财会部门审查核对销售发票和购销合同,各方签字盖章,根据发票办理有关手续。
4核准发货
仓库保管员按照发票点发产品,在销售发票上加盖“发货”戳记并签字盖章。
5出门验证
门卫核查货物和票证,登记门卫记录簿,以防止错装和夹带私货等问题,保证产品安全完整。
6结算货款
出纳核实销售发票报销联、运费单据及合同副本,填制结算凭证,经主管人员审核后及时办理结算手续;根据结算凭证回单联,登记应收账款。
7记账
销售部门、仓储部门及时登记销售、保管实物账;财务部门及时登记发出商品登记簿、产成品等明细账。
5
f8核对
对销售明细账和总账进行核对;核对财务账和销售、仓储部门实物账;误差报经审批后予以处理。总之,对销售确认环节的管理越细越好,管理者千万不可忽视对此环节的控制。
6
f第三节制定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赊销的效果好坏,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管理者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制定信用政策。
一、选择信用期间
1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信用期过短,不足以吸引顾客,在竞争中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过长,对销售额增加固然有利,但只顾及销售增长而盲目放宽信用期,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增长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因此,管理者必须慎重研究,确定出恰当的信用期。2信用期的制定,主要是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增加,产生有利影响;但是,应收账款、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会产生不利影响。当前者大于后者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