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巴黎协定》的签署
2016年4月22日,正值“世界地球日”,《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开幕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隆重举行,175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在此签署了这一应对气候变化里程碑式的协定。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作为习近平主席特使出席了签署仪式,并代表中国签署了《巴黎协定》。4月22日成为联合国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天。
本文就将从《巴黎协定》的签署谈起,介绍这份划时代意义的协定从通过到生效的全部流程,并讨论其对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大意义。1《巴黎协定》是什么?2015年12月12日,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通过的《巴黎协定》,开启了全球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长期行动新方向。它凝聚了全世界各国最广泛共识,是历史上最多国家参与的,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主要内容包括:1同意将本世纪内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工业化前的2℃以内,并为控制15℃而努力。2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继而于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3从2023年开始,每五年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
f2《巴黎协定》如何生效?根据《巴黎协定》第二十一条:“本协议应在不少于55个《公约》缔约方,共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至少约55的《公约》缔约方交存其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文书之后的第三十天起生效”。具体来说分为三个步骤:(1)“通过”:在去年12月的巴黎大会上,《公约》的各缔约方同意《巴黎协定》的文案。(2)“签署”:自2016年4月22日至2017年4月21日,《巴黎协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供各国签署。(3)“加入”:国家通过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国内审批过的法律文书来确认成为《巴黎协定》的缔约方。签署截止日期后,《巴黎协定》仍开放供其他国家加入。3举办签署仪式有何意义?签署是《巴黎协定》生效的关键一步。签署虽有一年时间,但在开放的第一天举办高级别签署仪式,已成为号召各国行动,推动实施和批准国际协定进程的重要手段。此次选择“世界地球日”签署更是独具匠心。潘基文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是负担,而是泽被全球之举”;“地球只有一个,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拯救它”。他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对于消除贫困、创造绿色就业、抗击饥饿、规避不稳定因素以及改善全球妇女生活状况的多重意义,呼吁各国尽快批准,使《巴黎协定》尽早生效。
另外,和以往不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