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古代埃及与金字塔。2、古代巴比伦与汉谟拉比法典。3、古代印度与种姓制度。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对金字塔建筑历史的思考与探索,从而形成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分析,提高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亚非文明的了解,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
1、金字塔的建造。2、汉谟拉比法典。3、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
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2、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法设计
1、导入:利用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让学生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如果不游览一下金字塔,就不能说是到过了埃及。从开罗西行数公里,来到吉萨村,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金字塔,便屹立眼前。在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东侧,便是狮身人面像,它以诱人的魔力,吸引了各地的游客。胡夫的圣旨颁布于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来这里巡视自己快要竣工了的陵墓金字塔。胡夫发现采石场上还留下一块巨石。胡夫当即命令石匠们,按照他的脸型,雕一座狮身人面像。石工们冒着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细刻,
f终于完成了它。像高二十米,长五十七米,脸长五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上刻着“库伯拉”圣蛇浮雕,下颌有帝王的标志下垂的长须。一只耳朵,有二米多长。“怪物”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的头像,真的是以胡夫作模特儿的吗?
2、“金字塔的国度”在学生发言(讲解“我所了解到的金字塔”)的基础上作最后总结:(1)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2)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体现古代埃及创造了高度的文明。3、“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由此使学生认识大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长的共同规律。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要向学生强调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关于种姓制度,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及其相关材料,最大限度地从课文中获取有关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5、最后,利用教材上的亚非文明地图,对全课进行总结。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2、本节课有较强的地理概念,建议教师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