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动物性食品安全与兽医卫生工作
作者:王斯帆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08期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动物性食品在源头养殖、产品加工、销售渠道和安全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物食品占群众食物的比例越来越高,兽医卫生工作与之安全性的关联也越来越大,据此,本文对深化当前的兽医卫生工作,进一步强化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动物性食品安全兽医卫生工作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S8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34701
引言
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孔雀石绿鱼虾”“瘦肉精猪肉”、“三聚氰氨奶粉”、“福喜过期肉品”等事件的报道,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我国于2009年6月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流通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和监管、应急处置进行了相关规定,并专门成立了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动物性食品作为人民群众重要的食品构成,其安全工作与兽医卫生工作息息相关。
一、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1、养殖过程中的动物污染
当前我国畜牧养殖技术水平比较落后,规模化水平不高,大量动物性食品来源于农村散养户,饲养管理仍沿用传统的家庭养殖模式,存在许多不科学、不规范的地方。动物养殖过程中,饲料污染首当其冲,动物饲料中氮、磷、铜、硒、砷、汞、镉等微量元素和重金属超标现象普遍。为了增加养殖效果、减少动物疫病,还人为超标添加抗生素、盐酸克伦特罗、激素、孔雀石绿等添加剂。另外,农田耕作滥用农药和杀虫剂对地下水源的污染,饲料储存不当产生的黄曲霉素污染等,都间接的导致动物肉品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残留。一些人畜共患病如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动物内脏寄生虫等都危害着消费者的健康。
2、动物性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地都有将动物肉品进行深加工后增加风味、方便保存的风俗习惯,如广东的腊肠肉丸、浙江的金华火腿、湖北的酱板鸭、贵州的烟熏肉、沿海地区的海产干货等,巨大的动物性副食品市场需求催生了许多没有正规生产资质的黑作坊,在生产卫生条件极其简陋的环境下,为了降低成本、改善口感、增加利润,或是将病死动物、过期肉品和下脚料作为加工原料,或是添加有毒有害的调味剂、防腐剂和增色剂,或是以次充好、冒牌生产,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或是干脆挂羊头卖狗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