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圣”。比起李白的“琴棋书画诗酒花”,我更爱杜甫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正是平凡的世俗生活,撑起了苏东坡作品的高度和厚度。被贬蛮荒之乡,过着迁谪的生活,但不管多么不堪或困窘,苏东坡总是不改乐观旷达的性格,写出境界高妙、文采风流的作品。剥落世俗的外表,苏东坡的生活非常丰富。他结识了不少世俗朋友,“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连小孩子都喜欢与他交往他还能书擅画,懂得饮茶,喜欢美食,善于烹饪……
心有所托,才能从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暂时脱身,留一点转身的余地。
在《儒林外史》中,有一个情节让人感叹,说的是杜慎卿几个人游金陵雨花台见到的情景,其中写道:“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这是令人感慨的风雅。不济的时代,出一两个特立独行的读书人不
f稀奇,可是,这“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的风雅,却不是哪里都见得到的。
所以,真正的雅,定然体现在平头百姓口中和日用伦常里面,这样的风雅才更为生动鲜活。
缺乏风雅的时代,是一个鄙俗粗劣的时代,也是文化和情趣消退的时代。在世俗中保持一份高雅的情操,舍弃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向着心之所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即是生命中最有滋味的境界。
风雅一词,在各行各业都应如此。但世人多把金钱、地位、名利等背负在身,将风雅变得庸俗,并沾沾自喜,浑然不觉,以至于“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若不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能在闲暇之佘,想“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那该多么美好!
每一个挣扎在世俗里的人都有一颗向往高雅的心
“雅”和“俗”,这两个字语文课经常用到,它们俩经常结伴而行,一同出现在我们的话语里,或者书本上。
这俩字儿呢,用来评价人可以,评价事情也可以,评价艺术作品,更可以。
“雅”和“俗”好像是对立的概念,“雅”就是好的、美的;“俗”就是差的、丑的。
f但是“雅”和“俗”,关系并不简单,雅基本可以理解为好,俗却未必总是差的。
“雅”和“俗”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沧海桑田一样,从前的俗会变成现在高雅,从前的雅也许会变成现在的俗。“俗”和“雅”,竟会转化。
俗是如何变成雅的呢,还是以为宋词为例子来说说吧。北宋文坛的一代宗师,欧阳修喜欢写诗,也写词。他的诗和词是不一样的,诗歌很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