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课“插嘴”学生上课“插嘴”现象分析与应对策略
湖北省咸丰县高乐山镇一小向胜国尹成美
“插嘴”又被一些老师称为“接瓜瓢”。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时,学生未经请示,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打断教师的思路;二是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回答教师提问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两种现象给老师们多少担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与多少思考啊!【分析】一、“插嘴”现象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传统教学是“问答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学生必须“循规蹈矩”,只有先举手再发言、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学生“插嘴”的现象。这种课堂看似紧然有序,实则死气沉沉。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当学生情绪高昂时,“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二、“插嘴”现象是学生张扬个性的最佳途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上课喜欢“插嘴”孩子的表现欲普遍比较强,往往都是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他们在课堂上的“插嘴”往往是他们想表现自己,因而,总想找机会来“露一手”,这样“插嘴”成了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选择,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
f三、正确应对“插嘴”现象是教师展示才华的真实平台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教师的成长,使课堂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才华的平台。“插嘴”现象的产生将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孩子感到他在课堂上是自由的,他是课堂的主人。如果你能营造一个自由的、安全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自然“插嘴”的就多了。如果只有“教学预设”,不允许预设以外的事情发生。这样的课堂实质上还是教师在主宰一切,说什么,什么时候说,怎么说,都是老师说了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