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都很紧张,他们是被动的,他们也不敢随便说话,“插嘴”的声音自然没有了,那无疑是一堂死气沉沉的课。教师如何正确应对“插嘴”现象呢?一方面当学生的“插嘴”不尽人意时,你怎样让学生愉悦地坐下来。另一方面,很多“插嘴”的孩子往往思维都很敏捷,他们思考问题的速度总比别人快,甚至超出教师的“教学预设”。当你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一旦他们没有机会展示,就不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想法,这时他们只有通过“插嘴”来实现。这种学生的“插嘴”往往是富有挑战的,你如何让学生的“插嘴”成为学习的资源,如何进行教学的“再次设计”,使“插嘴”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的起点,这对教师教学艺术是一种挑战。【对策】一、等待给学生“插嘴”留有时空等待非常重要,我们的教师要会做延迟判断,让学生自己来判断,而不是老师作为一个法官来判断,这是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我们老师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马上急于告诉学生,没有必要的。面对学生的“插嘴”,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教学15-(6+4)时,大部分学生会这样想:先想6+4=10,再想15-10=5;可是,有学生这样“插嘴”了:“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想法,我先算15-6。”此时,教师唯有等待,让这个学生继续往下说:“15-6=9,9+4=13”,这时教室热闹起来了,有的说:“不对、不对!”有的说:“应该是15-6=9,9-4=5”,面对这些学生,给他们留有思考的时空,他们就会去判断、去发现、去创新。
f二、喝彩为学生“插嘴”添砖加瓦《数学课程标准》“情感与态度”在中强调:学生应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经常为学生喝彩;因为喝彩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冲击式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探究规律:14916()时,一般学生会这样想:1+3=4,4+5
=9,9+7=16,所以(
)里面是16+9=25。有学生情不自禁地“插嘴”了:)里面是5×5=25。此时,
1×1=1,2×2=4,3×3=9,4×4=16,所以(
我不是等待,而是喝彩:“你说得太好了!老师为你高兴!下面我们用画方格的办法来进一步研究其中的规律好吗?”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探索、发现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