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脾胃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脾胃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7)》(简称共识意见)于6月16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为推动《共识意见》更快、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起,北京汉典制药承办的《共识意见》系列推广会于10月15日在武汉拉开帷幕,同时,10月14日和22日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学术年会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学术年会上,北京汉典制药支持了“功能性胃肠病诊疗进展及中医诊疗新共识运用”学术单元。三场会议均重点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泄泻”、“胃脘痛”、“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证”、“便秘”等疾病的共识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现整理三场会议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IBS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解读IBS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对应中医的“泄泻”、“便秘”、“腹痛”等病证,肝脾失调为基本病机,脾胃虚弱、肝失疏泄、脾肾阳虚为主要病理环节。共识意见指出,IBS的中医治疗应当分型辨证论治,根据各型的特点结合证型变化适当佐以通便止泻方法进行治疗。IBS分为腹泻型IBS(DIBS)和便秘型IBS(CIBS),其中,DIBS分为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等5个证型;CIBS分为肝郁气滞证、胃肠积热证、阴虚肠燥证等5个证型。共识对每个证型的主症、次症、治法、主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推荐,以供临床参考。以DIBS中的脾虚湿盛证为例,共识指出,主症为大便溏泻、腹痛隐隐;次症为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神疲倦怠和纳呆;推荐治法是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其中,参苓白术颗粒健脾益气,渗湿止泻,被共识推荐为治疗的DIBS脾虚湿盛证的经典方剂。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张声生教授介绍,研究表明,参苓白术颗粒可抑制小肠推进、有效缓解腹泻,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粘膜,抗氧化损伤、保护胃粘膜,增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从而具有多靶点改善胃肠功能的作用。一项纳入67例DIBS患者的临床观察显示,参苓白术散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与洛哌丁胺治疗无显著差异,且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洛哌丁胺(P<001)。另一项纳入71例患者的研究则表明,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腹泻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蒙脱石散治疗组(P<005,图1)。而一项汇总15篇文献的系统性评价也表明,参苓白术散治疗DIBS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匹维溴铵、蒙脱石散、帕罗西汀等西药)(RR124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