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过剩,而心理营养却相对匮乏。有的父母对孩子百般呵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外出怕危险,做事怕累着,却忽视孩子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养成致使孩子不会克服困难不会处理问题严重地束缚了孩子的聪明才智。据国家教委对126万大学生的调查,其中20存在心理问题。北京16所高校对本科生做了10年的统计,证实造成大学生退学、休学、中断学业的原因中,心理因素高居首位。事实说明家庭教育不仅应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注愈孩子的心理健康。
4、重物质轻精神。物质上有求必应,生活上全面照顾,精神需求却往往被忽略在一个三口之家孩子的消费居首位,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407,而物质生活消费又占孩子总支出的837,集中在吃、穿、玩三方面其中以食品支出为最高。对孩子的精神需求许多家长却无暇顾及。聊城市对中学生的调查显示有34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无话可谈50对父母的批评口服心不服;43的学生感到家庭寂寞。以上可见物质满足太盛,精神交流却相对欠缺。须知,在物质相对丰富的社会里,人们更重要的是精神关怀
5、重言教轻身教。言传与身教二者应该统一起来,而目前家庭教育中二者却常常割裂。许多父母说的多做的少口头教育多,以身作则少。不少家长教育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教育孩子说实话、做老实人,自己却盛情假意,投机取巧;教育孩子不要贪玩,自己却通宵玩麻将抱着手机玩不停;教育孩子讲文明礼貌自己却说脏话,对人尖酸刻薄;教育孩子孝敬老人,自己却不赡养父母,如此等等。许多家长忘记一个真理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有关品德和行为的教育至关重要的方法,不在于长篇说教而在于以身作则。
(二)家庭教育模式有误区1、溺爱型家庭教育具体表现为:全家人以孩子为中心,孩子的要求一概满足;孩子犯错误一味迁就,父母甘为儿女做牛马。对孩子的影响: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养成唯我独尊的心理,任性、自私、不合群、不关心他人。他们只习惯于被爱,不懂得感恩,稍不满意就嫉恨在心。他们往往在家里胆大包天,在外面胆小如鼠。这样的孩子缺少物理性、缺乏坚强的意志,甚至好逸恶劳,将来难以直面艰难的人生,难以适应激烈竞争的严酷现实。2、专制型家庭教育具体表现:家长居高临下,对孩子无所谓尊重与理解,只按自己的意愿为孩子操持,一切由家长说了算,孩子无权决定自己的事,从每天的时间安排,参加什么兴趣班,交什么朋友都由父母定。这也不准,那也不准,规矩很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