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度:3768÷(314×22)3(厘米)(3)现在储水桶里水的高度:10+313(厘米)该教师以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以一种生动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得所教授数学内容不再显得枯燥乏味。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基础上,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置一些疑问来带动学生去主动地思考,最好是让他们主动地去质疑。事实上,质疑就是创新的开始,学生质疑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其次,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是引导学生再创造、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改变观念,改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变“学答”为“学问”,通过“自学提问验证”的方式启发学生敢问、善问,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积极地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并自觉地反思。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是对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促进。案例5:教学“认识人民币”在教学时,老师可以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发现问题。于是,学生有了如下质疑:(1)为什么人民币的面值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的,而没有3分、4分、6分、7分的呢?(2)为什么不能再纸币上乱写乱画?然后,老师让大家分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学生们采用了假设法、分析法,有顺向思维,有逆向思维。通过老师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自己尝试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鼓励动手实践,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f皮亚杰指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尽量地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活动中把学生推上主体地位。这样,既能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可能接受的形式。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动手操作的活动而得到展开。案例6:教学“10的认识”。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数出10根彩色小棒,然后摆出自己喜欢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