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汤治疗的一个方面。如果说用于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痢疾一般是湿热,湿热郁滞肠道,搏结气血造成的,作为它有湿热积滞,而且这类属于较轻的,用小承气汤能够攻下积滞,它虽然轻下,反能够攻下积滞。热毒搏结气血,大黄也能够起到通因通用,清热解毒,解除热毒的作用。所以这个小承气汤用于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因为里面有调气和血的成分,体现通因通用的思想。这里也就是异病同治在主治方面的体现。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比较,大黄量是没变,厚朴量减少了,只剩四分之一,枳实也减少了,而且大黄又不
f后下,那这个方泻下作用就缓和得多,叫它轻下热结。后世有很多方剂利用小承气汤作为一个基础方,经过配伍也经常用于兼有热实互结的证候,所以这个方既是大承气汤衍生出来的加减方,又成为一类病证的热实互结不甚的这一类的基础方。
调胃承气汤也是《伤寒论》上承气系列里面一个很有名的方调胃承气硝黄草,甘缓微和将胃保。不用朴实伤上焦,中焦燥实服之好。组成:大黄(酒浸)、芒硝各一两,甘草(炙)五钱。用甘草甘以缓之,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不用浓朴、枳实,恐伤上焦氤氲之气也。它这个方组成是大承气汤去掉厚朴、枳实,加上甘草。从这个煎服法来讲,那这个方是大黄和甘草同煎,甘草能够缓和药性,遇寒可以缓其寒,遇热可以缓其热,和大黄同煎大大地缓和了大黄的清热泻下作用,芒硝溶化服,整个方体现了一个缓下的思想,体现缓下。调胃承气汤名称叫调胃,那实际上调胃,就是和胃的意思,通过清热通下和胃,一个是使胃气下行,恢复下行,一个能够通过畅通腑气,畅通胃肠腑气使上部之热下行,所以这个方常用来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它也是常用来作为缓下热结的一个基础方。后世运用这个基础方来配伍,往往在两种情况下,一种情况有大便燥结,但是阻滞气机不
f明显,所以从痞、满、燥、实四症来讲,气滞造成的痞、满不明显,这种情况清热泻下用调胃承气。还有一类用调胃承气是上部有热,特别是胃脘以上,胸膈,甚至于包括头面咽喉,上焦有热用这个方它可以起到以泻代清、釜底抽薪这个作用,起到这个作用,所以后世在这个方面用得反而多些。比如像有血热上冲,吐血、衄血等等,用这个方釜底抽薪,还能引热下行,那是从治上通过治下来体现了。所以这个从主治来讲,说它阳明病胃肠燥热证,这个胃肠燥热证没有谈到它一定有没有大便不通,可以用于大便不通,没有大便不通这个也能用,就是上部热盛,它引热下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