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展望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为了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改革、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必然趋势。国内外学者从理论构建、现状调查、问题剖析和原因归结等诸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研究视角和内容等方面仍有待拓展和深化。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土地发展权;供需失衡;农民权益保护
农村土地流转能够有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经过多年试点探索和立法实践,我国越来越重视农村土地流转以及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据统计,2006年全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55512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457。2008年8月底,全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06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87。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乐君在2009年“中国农村法
f治论坛”中谈到,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5亿亩,超过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2。总体而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已经由禁止变成允许,流转方式逐渐多样化,流转区域和范围逐渐扩大化,调整规范由政策性调整逐渐转向法律和政策并重,并以法律调整和规范为主。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业已从不同角度展开深入研究,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
一、国内研究综述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农村土地流转主要从内涵外延、权利变动、流转方式、动力因素等相关理论基础、问题分析、原因归结和解决途径等方面加以研究。
(一)农村土地流转相关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基础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理论形态和范式,以对实践的总结和概括为基础,并着力推动土地流转的实践和制度完善。国内学者业已对其内涵外延、权利辨析、流转方式、流转动因和土地发展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①内涵和外延研究现状。因为农村土地涵盖了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耕地林地等,目前学术界对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外延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从广义的范围而言,农村土地流转包括征收、土地所有
f权和承包经营权的流转1。狭义的农村土地流转仅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2。
②农村土地流转权利辨析。对于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权利变动情况,目前学术界有三种主流观点。一是认为将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予以转移,核心是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