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不相符合的。一,统治者无法将所有人按照他们金银铜铁的性质来划分等级,为每个人做出决定应该做何种工作;二、既然哲学王不可能做到全部,那么这就需要城邦中的人民对自己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然而辅助者和生产者是不具有大智慧的,这样就直接致使适合的人无法出现在适合的职务上。
在个人正义方面,柏拉图一方面要培养公民的美德,另一方面他剥夺了人们的对美德的选择自由权。然而美德的建立是通过持久而稳固经营,让人们自主选择,而不是被迫接受。如同巴克所说,柏拉图的正义观使他拒绝给个人以权利。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柏拉图认为国家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间存在对应性。即人的灵魂可分为理性、激情和欲望,但不能因此将国家分为三个等级。在人的灵魂中,这三部分之间并不一定是那一部分在进行单独统治,有可能的是三者出于平等的位置互相进行协调。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矛盾提现在作为正义公民与作为正义个人之间的矛盾上。正义的城邦要求三个等级的人们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还要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准则又往往是个人正义的要求。如果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一直,那做一个正义的人和做一个正义的公民是不冲突的。但也不排除有如下情况:遵守职业道德就可能违背社会公德等。在书中柏拉图并没有给出如何解决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之间的矛盾。
柏拉图所处时代的极端自由主义使他也走入了相反的极端激进思想。在社会分工和分层的过程中,他只考虑了“一个人适合做什么”,而忽略了人的本性,不去考虑“一个人喜欢做什么”。他将放大的国家幸福强加于个人幸福之上,忽视了作为个人的选择权和自由。
在书中,柏拉图指出哲学王统治的城邦才能成为一个善的城邦。但柏拉图没有意识到,哲学王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不一定是柏拉图式的国家正义。哲学王并不一定以城邦的正义为价值追求目标,即使理想国的缔造者认同柏拉图国家正义的目标,因此即使国家正义的目标得以实现也未必能维持长久。即使哲学王都是同意比拉图国家正义观念的人,国家正义也不一定能实现。治国者除了具备治国的知识以外,还须具有处理政务和维持巩固权力的能力,哲学家是不一定具备这样的能力的。但试问,一个不懂帝王之术的统治者,如何能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反之,如果哲学王热衷权力,并乐于进行权力斗争,那么他对政治权力的关心就大于他对哲学的热爱,这样的话哲学王也就不再是一个哲学的王,而变为了僭主。
上述的两种冲突是的哲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