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1目的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2范围全院手术医师。3定义无。4权责4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对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千预和改进措施。42医务部制定我院抗菌药物目录、并监督实施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监督和管理定期对临床医生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评价不合理的结果及时反馈科室和个人,并进行约谈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督查结果定期报送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43药学部协助医务部每月对围手术期主要是Ⅰ类切口和介入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评价。44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督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评及科主任综合目标管理。45医师按照规定合理地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5制度内容51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
f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52基本原则521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522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523可放可不放的引流管尽量不放,能用密闭式引流的不用开放式引流,不起作用的引流物尽早拔除长时间放置引流物不是持续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指征。524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525清洁一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
f抗菌药物。526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