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益取向不同,难免有“睽违”之处,南辕北辙毫不奇怪。r
r
坚持以方位为本,在推行或者引进一种管理工具时,不仅要使大家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更要保持利益取向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摆开和认同本企业、本团队的八卦阵。这当然需要管理者在科学管理思维中坚持以方位为本,如果管理者能够能动地迈好这一步,所谓文化差异在操作层面上也将不复存在。r
r
不断激活忧患意识r
r
管理中出现的“短板”影响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这在《周易》看来是一种“凶象”。管理者致力于补齐“短板”无疑始于对这种“凶象”的忧患,这和古人试图用《周易》占吉凶的初衷是一致的。管理者如果能够利用《周易》中蕴涵的哲理不断激活忧患意识,当然有助于“补齐”短板。r
r
用《周易》的观点来看,“短板”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定制的短板,另一种是运作中出现的缺陷。定制的短板只具有分工的不同,即使不同的木板有天壤之别,也各有千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组织中有一物自有一物的用处,这和“木桶理论”说的不是一回事,对于短板既不必歧视,也不能自暴自弃。而运作中出现的缺陷则与“木桶理论”中所说的“短板”是一致的,不过它不是以尺寸来计算的,指的是理想状态与现实的差距,即没有达到“中位”的应有效果,表现为失位或者失中。在失位的情况下,即使是最长的那一块也可能成为“短板”,同样值得关注。r
r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周易》的生命力就是要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从而校正“短板”的失位。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管理“八卦”进行组织上的布局时,各个板块的配备是同时有所期许的。而它们在实际运作中有所失位,一方面可能是自己忧患意识缺失,忘乎所以,放松了监管;另一方面可能是相关板块缺失忧患意识。管理者拿起《周易》说事,本身就是对忧患意识的唤醒或者提醒。据考《周易》成书于商王朝腐朽衰败、周王朝图新变革之际,可以看作是专为唤起忧患意识应运而生。因而其内容多含危惧警戒之义,“是故其辞危”。“《易》之忧患”无处不在,实际的运用就是要使当事者“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乎忧患与故”,不敢有所懈怠。r
r
当然,《周易》的忧患多出于对神灵的敬畏,而我们今天的忧患除了对未竟事业的矢志不忘,还包括是对社会公正“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确信,从而在经营活动中坚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首先,在经营活动中坚持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