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是代表作,顾炎武治史的特点是经世致用,他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地方自治,主张改革官吏的选拔制度,按地方政区人口推举人才。经济上他主张人人为私的积极性,发展地方经济,还主张改进赋税制度,反对官府苛捐杂税。章学诚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生活于乾嘉年间,《文史通义》是其代表作。该书是关于史学评论的专著,章学诚主张史学要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又反对专务考据。他还提出六经皆史的看法,认为六经是古代典章的记录,应纳入历史范畴,作为古代的史书和史料处理,这就打破了重经轻史的传统观念,打破了所谓经书的神圣偶像地位。他主张史学家要有“四长”,即才、学、识、德。他又根据史籍的作用,将史籍分为两大类:撰述有史有论的著作和记注史料及史料的纂辑。另外,他还特别注重方志和通史。王夫之
f明末清初杰出的史学家。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因晚年曾隐居衡阳石船山下,后世学者尊称他为船山先生。早年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著述,一生著作颇丰。《读通鉴论》、《宋论》是他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他发展进化的历史观、精于辨析的兴亡论、重视史学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他对于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史辨运动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对我国古史古书真伪进行考辨的学术运动。1923年,顾颉刚最先提出了关于“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术见解,主张对中国古史古书进行辨伪。此论一出,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激起了广泛的讨论,掀起了考辨我国古史古书真伪的运动,并编辑了有关的讨论文章,定名为《古史辨》。古史辨运动推动了我国古代史料考订的发展。黄遵宪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人。他在学术上主张汉学、西学兼而用之,曾担任中国驻日本使馆参赞和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等职,尤其是在日本的经历,为他日后撰写《日本国志》奠定了基础。1885年,黄遵宪回国,潜心著述,终于完成《日本国志》,这是近代史学萌生过程中的代表性著作。他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梁启超近代新史学的创始人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早年跟随康有为积极投身维新变法运动,戊戌政变后政治思想日趋保守,转而钻研学术,是20世纪初学术思想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史学是其所长,影响亦最大,发表《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倡导“史界革命”。梁启超一生著作颇丰,对后世史学影响较大。陈垣近现代著名的史学家,字援庵,广东新会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