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的料堆。堆料时先在地面铺1层厚20cm左右的草,草上铺1层厚5cm左右的粪,粪、草要铺平,并洒水润湿。铺1层草、撒1层粪、浇1遍水,直至粪草铺完为止,铺10~12层,最顶层为粪层。料堆要求四周、上下垂直,顶部呈龟背形,以利排水。浇水原则是,下层少浇或不浇,越往上浇水越多,直至四周有少量水流出为宜。堆好后,上面盖1层草苫,下雨前用塑料薄膜覆盖,雨后揭去薄膜,以利通风透气。
24翻堆
翻堆就是把培养料抖松、拌匀。具体操作是在培养料堆好后,第6~7天进行第1次翻堆,以后分别隔5、4d进行第2次、第3次翻堆。每次翻堆必须在堆温(70℃左右)开始下降及时进行,并且每次翻堆必须当天完成,整个翻堆时间约19d。第1次翻堆若料缺水,应补充水分,以手紧握培养料,能下滴5~6滴水为宜。翻堆时,把石膏粉均匀撒入培养料。第2次翻堆时,除了个别地方及四周需浇少量水外,一般不再浇水。手握堆料能滴下2~3滴水即可。此时翻堆均匀加入过磷酸钙及石灰设定量的12。第3次翻堆一般不需要浇水,均匀加入硫酸铵及另外12石灰,经2~3d室外发酵结束,便进入下一阶段即后发酵阶段。经室外前发酵培养料特征应是:色泽呈咖啡色,有一定光泽,柴草比较柔软,但有较强的拉力,富有弹性。有糖香味,含少量氨味。含水量65~70,pH值78~80。
25培养料后发酵
第3次翻堆后的2~3d后,料内温度开始上升到最高,一般可达到70℃左右,此时应立即把培养料搬到菇房架面上,进行后发酵。进料时,必须把培养料抖松、拌匀,并尽可能在架面上堆高、铺平。培养料进房后,把门窗关好,同时密封各个通气口,1~2d料内温度达45~50℃,然后用外设火炉,通过管道向菇房内通气加温,使菇房内温度达58~62℃,保持这个温度6~8mi
,然后进行适当通风降温,使料内温度降至45~50℃,保持这个温度5~7d,使培养料理化性状更有利于双孢菇菌丝生长。在培养料持温期间要定时通风换气,持温结束后,把门窗及时打开,门窗要从小到大开启,使温度逐渐降到自然状态。后发酵结束,视天气情况择日播种。后发酵结束后合格培养料特征是:深咖啡色或棕褐色;无酸、臭和霉味,而有料香味;质地疏松柔软,而有弹性,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禾草原形尚在,轻轻一拉即断;含水量65左右,手握料指缝间有少量水溢出但不滴下;pH值68~7056。
3覆土
f根据生产实践,40麦田土50塘泥土8新鲜谷壳2石灰作覆土材料比较理想。覆土中加入谷壳,不仅增加了覆土层的空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