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汤雪峰【摘要】本文基于小学数学中关于数学概念的含义及特点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讲解了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模式,对弄清数学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要教”“怎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特点;教学【作者简介】汤雪峰,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教科室。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数十篇,曾3次荣获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9002005关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相关问题,在许多不同的场合,如一些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或相关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抑或常态的教师交流等等,我们总会听到不一样的声音。因此,弄清数学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要教”“怎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是十分有必要的。一、对数学概念的认识1.什么是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哲学上认为,概念是人脑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逻辑学认为,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或固有属性)的思维形式。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是指适合于这一概念的一切对象。例如,对于“三角形”而言,“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本质属性”,也就是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内涵。凡是具有这种本质特性的一切平面图形(无论边的长短与内角的大小怎样)都是三角形,这就是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外延。心理学上,人们往往把概念与人的分类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认知心理学认为概念是符号(主要指具有一般意义的词)所代表的具有标准共同属性的对象、事物、情境或性质。当我们看到“直线”这个词时,思维活动中产生的是一般的直线的表象,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直线。这种抽象了的直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时,“直线”这个词就代表了一个概念。2.什么是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揭示事物共同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强调的是具有共同特有属性(共同特征)的一类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而不是个别事物。从数学自身的发展来看,数学概念的产生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从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或数量关系的反映而得到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多层次的抽象概括而形成的。3.数学概念的特点。(1)高度抽象性。由数学概念的产生可知,数学概念是从现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