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公式整理
f代入排除法
范围:1典型题:年龄、余数、不定方程、多位数。2看选项:选项为一组数、可转化为一组数(选项信息充分)。3剩两项:只剩两项时,代一项即得答案。4超复杂:题干长、主体多、关系乱。方法:1先排除:尾数、奇偶、倍数。2在代入:最值、好算。
数字特性
一、奇偶特性:范围:1知和求差、知差求和:和差同性。2不定方程:一般先考虑奇偶性。注意是“先”考虑。3A是B的2倍,将A平均分成两份:A为偶数。4质数:逢质必2方法:1加减法:同奇同偶则为偶,一奇一偶则为奇。ab和ab的奇偶性相同。2乘法:一偶则偶,全奇为奇。4x、6x必为偶数,3x、5x不确定。
fa
fb
fc未知数可以不是整数(时间、金钱)的方程。属于非限方程,只能考查方程组求总体,一般的方法是凑和赋0。
d赋0法:未知数个数多于方程个数,且未知数可以不是整数。答案是一个算式的值,而非单一未知数的值,即必须是N×(xyz)的形式。操作:赋其中的一个未知数为0,从而快速计算出其它未知数。赋0法只限用于求总体的情况,如果求单一值则不适用。
工程问题
一、工程量效率×时间,效率工程量÷时间,时间工程量÷效率。注意:工程问题在于找对切入点。
二、工程问题切入点:1给定时间型(完工时间):
赋值工作量为完工时间的最小公倍数。2给效率型:
具体值→列方程,效率比→赋值销量为对应的比值。
行程问题
一、行程问题的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二、火车过桥问题。总路程火车车身长度桥长火车速度×过桥时间。三、等距离平均速度:
f1公式:V2V1×V2(V1V2),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2,问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推导:VSt,设前一半路程为S,后一半路程为S,则V2S(SV1SV2)2V1×V2(V1V2)。
2适用于:往返(一来一回为等距离)、上下坡(上下坡为等距离)。四、相遇与追击:1直线相遇:总路程S(V1V2)×t2直线追击:追击路程SV1tV2t(V1V2)t3环形相遇:a出发点相同,方向不同。b公式:S(V1V2)×tc相遇一次S一圈,相遇N次,SN圈4环形追击:a同点出发,同向而行。b追击路程SV1tV2t(V1V2)tc追上一次,S追1圈,追上N次,S追N圈5多次相遇a两端出发:第
次相遇,两人共走(2
1)×S,
是次数,S是全程,如果第7
次相遇,共计走了13S,13个全程。b同端出发:第
次相遇,两人共走2
S,2
个全程。c小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