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yitikuc
2014高考高频考点尽在易题库
12《齐民要术》记载,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比同时期的西欧高出很多。如此成就是因为当时我国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答案:B解析过程:《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是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该书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以家庭(户)为基本生产单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A项错误;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能够实现精耕细作的原因有: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是出现精耕细作的主要原因,中国古代人地矛盾突出,农业人口的大量增加,为了生存的需要,历代封建统治者重视农耕,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如铁犁、牛耕的发明推广等,题中现象主要是精耕细作的结果,B项正确;唐朝发明曲辕犁,C项错误;用焦炭冶铁始于南宋,D项错误;所以该题答案为B。13下列观点或学说中,包含有约束君主意图的是A.“法不阿贵,绳不绕曲”B.“天人感应”C.“为政之要,在于用人”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答案:B解析过程:“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阿】偏袒,迁就。【绳】墨线,木匠用来取直的工具。【挠】弯曲。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但在中国封建社会,“法”是君主维护统治的工具,除君主外,任何臣民都要受法律的约束,古语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却没有“皇帝犯法与庶民同罪”之论,A项错误;天人感应思想源于中国先秦哲学,汉代董仲舒继承和发挥了阴阳家的思想,使天人感应说臻于成熟。董仲舒认为天和人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又认为天子如果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天人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