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何为《唐诗三百首》七律之冠【摘要】经过历代诸多诗家、学者们对《唐诗三百首》中一首诗的逐一研读、分析、品评,几乎一致认为,中唐诗人崔颢的诗《黄鹤楼》与同时代诗人李白的诗《登京陵凤凰台》,是《唐诗三百首》中最好的两首。但这两首诗究竟哪一首堪为《唐诗三百首》之冠?则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众说纷纭,褒贬参半,莫衷一是,二诗至今未决高下。因此,我针对崔诗与李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通过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对比分析,来谈谈哪一首真正堪为《唐诗三百首》之冠。【关键词】律诗;修辞;诗歌意境诗,无论古体诗(唐朝以前格律不严的诗)、近体诗(形成于唐初,完备于中唐,格律较严的诗)、现代诗(形成于“五四”运动至七十年代末的白话诗)、还是当代诗(朦胧诗),同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凡是一篇(首)千古传诵的文学作品,都是高度正确的思想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的产物,历代作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唐诗人崔颢的诗《黄鹤楼》与同时代诗人李白的诗《登京陵凤凰台》是《唐诗三百首》中最好的两首但究竟哪一首真正堪称为《唐诗三百首》之冠呢?为使对比分析方便,使读者一目了然起见,我先将二诗引录于下:黄鹤楼
f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登京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综观二诗的思想内容,均为吊古伤今的抒情诗。一个“愁”字笼罩全篇,同以感慨做结,且同用“使人愁”三字。但二人的愁绪显然不同,崔颢为一身一己的归宿而愁,李白却为奸臣当道,皇帝被蒙蔽挟持,贤者不得见而愁。由此可见,崔颢在登楼望远之际,情绪远不如李白积极。崔颢的愁,是消极的个人之愁。而李白的愁,则是积极的国家之愁,人民之愁。就这方面而言,李诗胜于崔诗。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在结构与表现形式上,是无与伦比的最典雅、最完美的诗体。为此,古人便以艺术价值最为完美的人体结构为喻,将全诗八句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首联两句,一般要求总起,统领全诗;颔联与颈联四句,承接首联所开
f拓的意境,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铺陈写景,要求平仄谐调,对仗工稳;尾联两句,要求即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