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西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演进规律及未来趋势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论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的梳理来把握企业战略思想演进的脉络和规律并对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战略管理演进规律
在变革的时代企业面临着种种挑战这势必会导致管理思想的变迁。目前管理学对这一变化比较一致的看法体现在四个方面由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由内向管理向外向管理转变由产品市场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由行为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毫无疑问企业战略管理将会是这场变革的中心它将出现许多新动向对这一趋势能前瞻性地把握的企业将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为更好地把握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必须首先对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便把握其演进的脉络和规律。
一、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企业战略理论研究时间并不长自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仅有半个世纪。从时间跨度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一60、70年代的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的出版首开企业战略问题研究之先河。钱德勒在这本著作中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论点。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他被公认为环境战略组织理论的第一位企业战略专家。
在此基础上关于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两个相近的学派“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设计学派认为首先在制订战略的过程中要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势、环境所带来的机会与造成的威胁。其次高层经理人应是战略制订的设计师并且还必须督导战略的实施。再者战略构造模式应是简单而又非正式的关键在于指导原则优良的战略应该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设计学派”以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为代表。
几乎与“设计学派”同时产生的另一个学派是“计划学派”。计划学派主张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的全过程而具体制订和实施计划的人员必须对高层负责通过目标、项目和预算的分解来实施所制订的战略计划等等。计划学派以安索夫为杰出代表。安索夫在1965出版的《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这一概念并将战略定义为“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去实现其目标和使命包括各种方案的拟定和评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