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车正文 以柴油机产生动力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车轮的机车,是内燃机车的一种。 发展概况 柴油机车的制造大致可分探索试制阶段、试用和实用阶段、大发展阶段。 探索试制阶段 20世纪初至20年代末是柴油机车的探索试制阶段。柴油机车是从动车开始发展的。在20年代中期制造出可用的柴油机车用电力传动。苏联用一台735千瓦潜水艇柴油机制成一辆电力传动柴油机车1924年11月交付铁路试用。德国同年用一台735千瓦潜水艇柴油机和一台空气压缩机配接装在卸掉锅炉的“Z3Z”型蒸汽机车上,并以柴油机的排气余热加热压缩空气代替蒸汽推动蒸汽机,称空气传动柴油机车。这种机车因构造复杂效率不高而放弃。美国于1923年制成一辆220千瓦电传动柴油机车,于1925年投入运用,从事调车作业。 试用和实用阶段 30年代,柴油机车进入试用和实用阶段。柴油机当时几乎成为内燃牵引的唯一动力装置,但功率不大,约在1000千瓦以内。直流电力传动装置已在各国广泛采用。液力传动装置的元件──液力耦合器和液力变扭器创始于德国,这时已发展到可以在柴油机车上应用。其传动效率虽略低于电力传动,但几乎不用铜,并配用于转速为每分钟1500转左右的高速柴油机。这个时期的柴油机车仍以发展调车机车为主,到30年代后期才出现一些由功率为900~1000千瓦单节机车多节联挂的干线客运柴油机车。实际运行表明,柴油机车的经济效益比同等功率的蒸汽机车高得多。 大发展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柴油机车的制造进入大发展阶段。因柴油机的性能和制造技术迅速提高,多数配装了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功率比战前的提高50%左右,产量剧增。单个中速柴油机配直流电力传动装置的和以两台高速柴油机各配一液力传动装置的柴油机车的发展加快了。到60年代因柴油机增压技术日益提高,柴油机车向大功率2000千瓦以上发展,但直流电力传动柴油机车功率受直流牵引发电机换向器电流电压(按功率乘转速等于一常数关系工作,超过某一常数时,电刷和换向器接触处将产生剧烈火花而烧坏电机)和重量的限制,难以突破2200千瓦左右这个界限。这时联邦德国造出安装两组1470千瓦高速柴油机的液力传动2940千瓦柴油机车在功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60年代中期大功率硅整流器研制成功造出不受功率和转速限制的交直流电力传动2940千瓦柴油机车。近年苏联造出一辆客运柴油机车,单个柴油机功率达4000千瓦。 当前除联邦德国和日本采用液力传动和高速柴油机外,其他国家以采用电力传动为主。北美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