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四)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的现代人的品质。教育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一、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1主: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应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教育最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得到发展。2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3评价:强调人的个性解放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目的。在反对神学的思想禁锢、反封建制有进步意义,而不将个人发展同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1主: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依据社会的要求确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2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康德、涂尔干、孔德3评价: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它对教育目的是人的头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教育目的是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的统一关系,没有认识和解决(机械唯物论)。三、教育无目的论1代表人物:杜威2主: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
f3评价: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本身联系起来,反映了教育活动主体的自觉,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其没有方向。
四、文化本位论1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2基本观点:强调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是文化活动。教育本质即个人的文化冶,教育是从文化社会中选择“文化材”作为教育目的。五、社会制约论1教育目的社会制约性;2教育目的客观性;3正确处理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
第四节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一、明确普通中小学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一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1性质:基础教育2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二普通中小学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确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在我国,小学和初中已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畴。1986年4月12日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