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场合,增强学术信息的含量,改善学术交流的方法,使之成为大陆秦汉史学界与海外同行集中进行学术讨论的有效途径。
f中国秦汉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武汉,10月18至22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协办。来自全国内地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秦汉思想史学者,与来自台湾、新加坡、美国、德国的学者共50余人齐集一堂,围绕着秦汉思想文化的源头、时代特点、发展阶段、对于后世的影响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有学者提出,对于秦汉思想文化的历史地位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高的评价,成为引起讨论的热点之一。司马迁班固文化比较研讨会咸阳,9月26至28日,由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主办、咸阳市文物局、秦俑博物馆、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师大文学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协办。来自大陆各地以及香港、美国的110位专家学者,围绕“班马异同”、“《史记》研究”、“《汉书》研究”三个中心议题,分别从历史学和文学的角度,进行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在这个有丰厚学术积累的研究领域,与会者强调开掘相关资料的深层价值,寻求新的研究视角,从文化史的高度,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史德、史识、成就等问题,进行对比和研究。因此而具有总结既往、开启未来的意义。汉文化研究讨论会南阳,5月7日至9日,由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阳汉画馆、香港城市大学、东南大学等科研机构、教育单位的80位学
f者到会,提供论文40余篇,分别从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美学的角度,对“汉代文化的地位”、“汉画与艺术”、“思想文化与社会”、“文学与民俗”等课题,认真地进行讨论,深化了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此外,笔者认为,由《历史研究》编辑部、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联合主办“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学挑战与思考”学术讨论会香港,2002年11月18日至21日,特别值得关注。与会者在认真总结历史研究既往状况的基础之上,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了前瞻性的思考和深入的讨论。有的看法,虽然是一家之言,也足以令人深思。如,彭卫提交的会议论文《研究范式的对话与学术进步以秦汉史为中心》一文,就尖锐地提出了秦汉史研究如何才能在研究范式上取得突破的问题。彭卫所言的“范式”,不仅包括符号、模型和范例,更指研究的旨趣和理念。他提出的一个基本估价是:“在改革开放和学术宽松的20世纪的最后20年,大陆地区秦汉史研究在整体上仍然没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