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找出学生“学”和“思”的点,激发学生来“问”。让学生联系生活,创设问题的情景。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2。必须注意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是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习惯的起点。
(3)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和“问”。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他们想知道事物的前因后果和在联系,他们爱“思”爱“问”,他们的思维形式仍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特别是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比较分析中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加深理解,掌握实质并灵活运用。
(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1、紧抓关键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初出现于小学阶段,之后如果不给予正确的教育,
形成的习惯就很难以改进,所以小学阶段是儿童样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低年级的学生,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即使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及时纠正也可改进。例如,小学生在课上的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短,会出现不专心听讲的现象。经常会不按时完成作业,有时会在老师的监督下改正,但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只有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持之以恒才能彻底改掉13。小学阶段至关重要,因此从小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养成
f
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一种惯例。2、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只有熟练之后才能形成习惯,所以在讲清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标准后,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例如要求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就必须要求他们天天做,并且小组的同学要互相交流自己预习的情况,天天如此,反复训练,预习习惯就会逐渐形成。同时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耐心指导,树立榜样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要他们现身说法,号召大家照着做。要善于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同时教师示带头,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楷模,使学生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