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很稳定,很难改变。相反,不好的学习习惯若是形成了,若难以纠正,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小学阶段则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3。
(二)学习习惯的特点
1、后天性。是一种经过后天多次强化训练而形成的自觉、稳定和持久的行为倾向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
2、指向性。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使学生有指向性去培养学习应该所具体的具有高效能的行为,在活动中反复强化训练使之逐渐趋于自动化。
3、普遍性。某种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后,都能很自然的将这种学习习惯应用在相似的情境之中,有助于解决相似问题或者迁移到相关联的问题中去。
4、隐性。学习习惯形成也是有一个心理特质过程,久而久之形成了个性的心理特质。它是人的在心理特质通过外在行为而体现出来。
5、稳固性。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能够根据之前的经验泛化到相似的情境里,当困难加强时会自觉地去克服,而且能够持久的保持着4。
f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总结反思纠错不可或缺。无数家长一味追求孩子学科成绩拿高分,却忽视对孩子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只会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学习不是一场比赛,更多时候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习惯养成的体现。5
(一)、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容
f
1、提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种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小学生自制力差,学习动机不强,注意力集中性不稳定,因此,帮助学生,引导家长,共同制订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和学习计划,并且监督和引导孩子坚定地按照每天的日程安排和计划来实施,不轻易更改,不随意打折扣,严格地照章执行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计划的指导与规作用。
(1)扫清障碍。指导学生在粗读、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解教材中较简单、易懂的问题,思考课后习题,完成教师所布置得预习任务。预习的容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材的容和学生的实际,才能使学生在上课时能更集中精力围绕重点、难点听教师讲课。
(2)提出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时,要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以便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课,提高听课的效率。开始,小学低年级学生,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把预习中遇到的自己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找出来,划上记号,引起注意,以便在听课中求得解答,以后,逐渐指导他们在熟悉教材的过程中,找出重点、难点部分,深入理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