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家庭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与社会对策
何银松摘要:由于家庭暴力的隐蔽性使社会难以干预,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等原因,家庭暴力仍是引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普及青少年咨询求助机构、强化学校教育素质的功能以及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等途径防治家庭暴力,减少青少年犯罪。关键词:家庭暴力;青少年犯罪;对策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呈高发态势,据统计,2005年,在抓获的刑事案件作案人员中,25岁以下青少年为71.9万人,占刑事犯罪作案人员总数的46.8%,2006年为67.9万人,占刑事犯罪作案人员总数的43.5%。在严重暴力犯罪中,青少年作案人员所占的比重更大。青少年犯罪有着经济、家庭教育缺失以及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等方面的原因,本文试图从家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关系的角度对此做进一步的探索。家庭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家庭暴力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家庭暴力。关于家庭暴力的概念,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指出: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因此,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内部出现的侵犯家
1
f庭成员人身、精神方面的暴力行为。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夫妻暴力、父母对子女的暴力以及虐待老人等。
一夫妻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夫妻暴力主要是指丈夫对妻子的暴力,它是世界各国家庭暴力的主要形式。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抽样调查的数据,在近3亿中国家庭中,近3O%的家庭存在夫妻暴力。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夫妻暴力本身就是一种对子女的不良教育,它必然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潜移默化作用。西格尔在其论著《青少年犯罪》中指出:“在一个有病态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由于他们目睹了暴力和冲突、情感上的不和谐,以及社会冲突等,其犯罪的驱动力比其他青少年要大得多。”具体来说,夫妻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夫妻暴力容易导致青少年形成犯罪人格夫妻感情不和与无休止的纠纷与冲突,往往使子女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育,心灵发生扭曲,在周围环境影响下,极易形成犯罪人格,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导火线。具体来说:1夫妻暴力容易使青少年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病态人生观。比如,青少年目睹父母之间经常性的吵架与厮打,便怀疑人间的真情,认为这个社会是弱肉强食,并可能崇拜暴力,将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