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生活世界去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如何将教材内容和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由于具体的学生群体不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做法,这可以说是教师
f教学艺术的一个方面。在改革中,面对数学理念和数学内容体系的转变,多数小学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真实含义,自然也难以将生活世界数学化和数学知识生活化有效地结合起来。2在教学内容上,并没有真正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由于多数小学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真实含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走向形式上的生活化,而不是实质意义上的生活化。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回归的是成人生活而非儿童生活。有教师把股票交易、房地产、资源开发等情境引入数学,看似联系了生活,但实际上却远离了小学生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化”,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反而让他们陷入了繁杂的信息当中,会影响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分析。二是生活情境的创设没有经过适当的剪裁。生活是全面的,而我们看问题时却需要从某个点出发去分析问题,因此,教师从生活中引入数学时应进行适当的剪裁,使之能充分地反映某一数学问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高效地学习数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小学教师为了体现生活化的理念,直接将生活中的数学引入到数学课堂之中,使得课堂就像一个乱哄哄的集贸市场,学生不知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3在教学形式上,用生活代替数学,忽视了数学本身的抽象性。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孩子们感到数学有趣、有用。但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
f教学中却渐渐出现了一种较为极端的做法:为避免数学味过浓而日渐产生生活味过浓的数学教学。目前,有些小学课堂忽视数学本身的抽象性,不能把生活现象上升到数学的高度,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实际上,小学课堂中提倡生活化的目的,是使小学生在现实生活的丰富情境中能更好地体会、感知数学。生活化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我们不能仅仅抓住表面而忽视了本质。4在教学评价上,重认知领域,轻过程和情感体验。目前,多数小学教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仍然侧重于认知领域,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仍采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把评价方法统一为纸笔测验。实际上,如果我们关注小学生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