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体现双重功能的同一个实体;通过实训基地这个平台,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融合体。
1)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形成动力机制。企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往往体现为人才和技术的竞争,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的数量、质量是决定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企业单位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形成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一方面有利于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另一方面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保证工人质量,避免出现技工慌、招工难的状况,同时节省人力资源的培训费用,产生经济效益。
高职院校所从事的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的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引进先进完整的设备、产品生产、实训指导师傅、企业管理模式、职业文化氛围等软硬件设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办学活力,使学生在产品生产中进行真枪实战,提高职业能力。
f2)以基地为中心,形成共建共管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需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在制定基地建设规划之初,学校要主动邀请企业人员参与讨论,广泛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充分体现企业方面的意愿,明确基地建设目标。对于某一个基地建设,可以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方案,共同参与方案论证,共同承担建设费用,共同分担运行成本。在基地运行过程中,成立由校企双方人员组成的独立机构,共同参与管理,例如共同制定规章制度、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流程,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共同编写实训教材,共同承担训练任务等等。
2实训与生产同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突出实训与生产同步进行的特点,在实训的同时进行着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着实训,两者不分时空,有效地避免了教学与实习脱节、实训与生产脱节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1)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基地顺利运行。根据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和定位,必需建立健全一整套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类制度,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条例和细则》《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常规》等;二是行政工作管理制度,如《会议制度》《行政值班制度》《教职工考勤制度》《采购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三是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如《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学工作规程》《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学生学分制实施办法》等;四是实训管理制度,如
f《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生产性实训安全文明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