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研究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傅永强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通过推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方式,不断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不只是对书本知识的演示和验证,而更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创新才能和职业道德,因而对实训基地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何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成败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需寻求一种规范的管理体制和科学的运行机制,调动企业介入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实现校企双方互惠互利,使基地进入最佳运行状态,发挥教学、生产、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社会服务等功能。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体制1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模式是指实训基地的土地房产和主要设备由校方投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校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学校单独设立具有企业性质的实训基地管理机构,或者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学校作为出资主体享有选择管理者、资产受益和作出重大决策等主要权利,保证投资目的得以实现;学校不再直接干预基地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积极引导其走向社会、服务大众,激励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参与社会竞争,协助其挖掘潜力、增强活力、提升竞争力。基地作为独立经济实体拥有学校出
f资所形成的法人财产权,逐步发展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基地内部形成责权分明、管理科学、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研发、生产、销售、经营以及对外合作等活动,同时按照学校要求做好生产与教学科研之间的协调工作,完成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任务。基地经理人员由学校聘任,享有企业法人的所有权利和义务,履行相应的职责,在用工、薪酬等方面与校内教师完全分离。学校采用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形式,以产生经济效益和完成实训任务为依据,用以考核和评价基地管理部门的实绩;根据其所提供准确的财务报表,用以考核和评价经理人员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
2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模式是强调企业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校方提供生产场地,企业通常为基地的投资主体,由于其生产规模不大,加上地方中小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管理体制比较多见,凭借其自身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